西藏国旅

民族文化-藏戏

发表于 2014-3-28 18:13:23|来源:西藏国旅


西藏特色文化(藏戏)
 
  随着青藏铁路及相应的交通的完善,西藏旅游业也正以蓬勃的姿态向上发展,以前向往却又遥不可及的人间净土,如今我们也可以亲临感悟!亲自体会这里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藏戏作为西藏的特色文化,起源悠久,来西藏旅游之余我们也可以观赏一下藏戏,也不枉来旅游一趟!
 
  藏戏起源于公元15世纪。据说当时有一个名叫汤东杰波(也作唐东杰布或汤东杰布)的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为了造福众生,方便人们的出行,立志在西藏的各条河流上修造起桥梁。他想尽办法筹集资金,但三年过去了却没有什么成果。后来他便在虔诚的佛教信徒中招募了7位容貌俊俏、聪明伶俐、能歌善舞的姑娘,指导她们排练由他自编的具有简单情节的佛教故事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劝导人们捐献钱财作为建桥经费。一般认为,这就是藏戏的雏形,汤东杰波也因此被奉为藏戏的祖师,而藏戏也被藏族人称为“阿加拉姆”(意为“仙女姐妹”)。
 
 
  今日的藏戏的改进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自治区政府在原觉木隆藏戏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担负起传承和发展藏戏的任务,先后整理演出了一些《朗萨雯蚌》《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戏,同时还创作演出了一些现代题材剧目,剧团在保持藏戏原有的广场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剧场舞台艺术方面的实践,使藏戏由广场走上舞台,有了灯光、布景和化装,还开始使用管弦乐伴奏。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海藏剧团在黄南成立,创作演出了《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优秀剧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的剧目为黄南藏戏带来了新的活力,如《意乐仙女》的伴奏,既有六弦等藏族传统乐器,又加入以民乐为主的大型现代混合乐队,在形成间奏的气氛音乐的同时,可以直接为唱腔伴奏,改变了西藏藏戏用一鼓一钹只为舞蹈和表演动作压节奏,很少为唱腔伴奏的状况。改进后的黄南藏戏布景和舞台美术富丽堂皇,神奇秀逸,令人耳目一新。藏戏历史悠久,具有缜密的表演程式,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由于受到严格的宗教神规制约,藏戏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少,从表演内容到形式更多保留了原始风貌,所以在戏剧发生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藏戏的剧本也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高峰,它既重音律,又重意境,大量应用格言、谣谚和成语,甚至还在情节中穿插寓言故事,保留了藏族古代文学语言的精华。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在藏语文中被称为“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即仙女)。藏戏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藏戏的藏语名叫拉姆,意为“仙女”。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等,各剧多含有佛教内容。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藏戏的面具,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藏戏面具分为温巴面具、人物面具和动物面具;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的,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表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
 
  藏戏作为西藏的文化产物,丰富多彩,也给来藏旅游的游客更加生动的了解了当地民族,可谓是沟通的最好媒介,让我们更加向往留恋这里!

上一篇:那曲赛马节 下一篇:西藏名族服饰

旅游美图 更多>>

-->